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积极适应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趋势
     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型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遵循、适应这一规律,并要勇敢地拥抱互联网化潮流,加快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转型升级。同时,互联网企业向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其“将来时”一定会出现具有成功商业模式和巨大影响力的新型互联网金融“航母”。在不远的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将融合生长,形成一个更具生命力的“新金融体系”。
  2014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季”早已来到,5月22日,作为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此前,5月7日,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已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据悉其将于8月完成上市,并有可能在互联网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上再次掀起“浪潮”。
  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到海外(主要是美国)上市,这是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趋势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中国监管部门和传统金融机构应当通过这一现象深刻分析其本质特征,并积极适应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这一趋势。
  互联网经济成
  “新经济”组成部分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多年内,中国的互联网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成为当代中国“新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已建立起庞大的产业链和互联网商业生态体系,其在全国的商品生产、消费、交换、物流、销售和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等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阿里已建立并运营的淘宝、天猫、聚划算这三个网站构成的中国最大零售平台,2013年商品交易总额达到15420亿元人民币(2480亿美元)。2013年一季度至三季度,阿里的营业收入达到405亿元人民币(65亿美元),净收益达到177亿元人民币(29亿美元)。
  另外,像腾讯、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也分别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信息门户等各自擅长的领域建立起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互联网龙头企业已成为中国“新经济”的重要基石,成为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融入全球化的驱动力。
  互联网产业资本向
  金融资本转型是趋势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海外上市?对其自身而言,最重要的是由此可获得巨额的资本资金,做大做强主业,开展多元化业务,打造更强大的互联网商业生态体系。对参股和投资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机构而言,通过上市而使前期的投资得以成功退出,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并可为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向金融业跨界?在京东上市之后,京东董事长刘强东说,10年之后京东的净利润将有70%来自于金融业务,现在沃尔玛只有45%的净利润来自于金融业务。这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找到问题的答案。
  国内国际众多互联网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完成IPO上市的案例清楚地表明,互联网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向资本市场跨界并进而向金融领域跨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型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互联网化时代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这正如在商业贸易高度发达后商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移、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移一样,在当今全球互联网化时代互联网产业资本一定会向金融资本转移,其遵循了同样的经济规律和金融规律。
  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轻资产”的特性,传统银行业机构从传统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出发,不会给予这类企业提供贷款,或仅提供很少量的贷款。但是,在银行间接融资市场之外,已经培育起一个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这类机构向迫切需要资金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
  如京东,从2007年拿到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起到腾讯注入2.145亿美元为止,累计融资20.26亿美元。其具体采用了夹层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夹层融资是一种性质介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间、具件条款由投融资双方灵活商定的长期融资方式。
  从此可看出,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参与和支持互联网企业方面明显落后于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这类新型金融机构,因此不能分享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所带来的更多红利。如果说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这类新型金融机构从互联网企业发展及股票上市中获得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那么传统银行业机构只能从给予互联网企业少量信贷中获得区区利息收入,这真是“小巫见大巫”。
  融合生长
  形成“新金融体系”
  一个巨大的市场“落差”可能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股票的市盈率(代表股价高低的指标)动辄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在美国上市的百度6月5日的市盈率33倍、新浪128倍,京东暂时亏损但其市值已高达352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当天的市盈率为10倍(相当于拆股前的50倍),其市值超过1万亿港元。而且,国际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概念股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股票乐此不疲,获得较高的正收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A股上市的中国最大几家银行股的市盈率平均不到5倍,如6月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滚动市盈率分别为4.77、4.74、4.69、4.61、4.49倍,市净率分别为0.94、0.91、0.78、0.89、0.65倍。目前,在国内上市的16家银行股票,除了一两家市净率保持在1倍以上外,绝大多数都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值。就是在如此低价位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还是缺乏投资国内上市银行股的信心。
  这种“反差”说明什么?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说明以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认可,投资这类股票可以给予投资者较高的回报;而以传统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及传统经济未来面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受到国内国际投资者的足够认可,投资这类股票可能有一定的风险损失。
  因此,传统金融机构要认识到自己行业相对于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前景客观上存在的差距,要面对现实挑战,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尽力降低风险隐患,以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互联网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型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遵循、适应这一规律,并要勇敢地拥抱互联网化潮流,加快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向互联网金融的跨界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其“将来时”一定会出现具有成功商业模式和巨大影响力的新型互联网金融航母。在不远的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将融合生长,形成一个更具生命力的“新金融体系”。